Page 19 - 《文化快遞》107年9月號220期
P. 19
天天都是白晝之夜 1/法國匿名者劇團節目《亞伯之夢》。
(c Franceline Borrel)
「白晝之夜」象徵的意義不是侷限在一個夜晚的藝
術節,它是一個新的城市文化概念;它也不單只是一個 2/加拿大藝術家利安‧摩根裝置作品《未命
與巴黎同步進行的國際城市藝術節,而是一個強調啟動 名3號》。
臺北在地精神與社區連結,以市民和生活空間為舞臺主
角,並結合藝術家共同參與集體創作的年度文化發表會。 3/臺灣藝術家蔡潔莘裝置作品《讓我們今天
就擁抱吧!》。(圖/富邦藝術基金會)
為了迎接「臺北白晝之夜」,自 6 月起陸續舉辦系
列活動,透過講座和展覽,讓民眾認識白晝之夜,並有 你知道嗎 ?
機會表達自己想要怎麼樣的城市活動以及參與方式。9 月
7 日將迎來最後一場「一夜情」講座,詳情請見臉書專頁。 「Nuit Blanche 白晝之夜」是全
球性的夜間城市藝術節,2002 年創始
10 月 6 日請穿上您所定義的「中山裝」,跟我們一 於法國巴黎,發展至今,每年都會有
起「出來混」,不管您是藝術迷、派對動物、運動狂, 包括歐洲與世界各地的 30 多個城市共
或只是想跟親友出門湊熱鬧,白晝之夜總有一個角落滿 同響應。「白晝之夜」根基於「都市
足您。 創新」及「公共空間設計」兩大核心
概念,為市民提供親近藝術及城市的
2018 臺北白晝之夜 場域。「白晝之夜」有「跨夜舉辦」、
「免費參加」及「公民參與」3 大特色,
時間│ 10/6(六)18:00 ~ 10/7(日)6:00 透過多樣化的藝術作品及演出安排,
地點│臺北市中山北路一段至三段 讓人們自然接觸藝術,自由穿梭於城
網址│ nuitblanche.taipei 市空間之中,打破大眾娛樂與純藝術
│白晝之夜 Nuit Blanche 的界線,作品橫跨劇場、馬戲、舞蹈、
音樂、行為藝術、新媒體藝術等不同
領域,讓跨文化、跨世代的多樣美學
交錯混融。「臺北白晝之夜」在城市
中塑造獨特的交流共享環境,透過藝
術轉化都市空間,讓整個臺北市化身
一夜限定的大型美術館。
Sep. 2018 文化快遞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