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NTPC-ARTEVENTS-202009
P. 136

專欄文章 Column
     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



          盤點傷痕地景:那些幫助躲避空襲災難的西岸防空洞群落
          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系列主題報導之十二
                                                文/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專案辦公室


             日治年代、為防禦二戰期間盟軍對臺灣進
          行轟炸,是殖民政府在台積極興建防空洞的關

          鍵原因。1937 年中日戰爭開始,臺灣總督府即
          著手進行台灣防空設施設置;1941-1944 年間,
          珍珠港事件後、美軍加入太平洋地區戰局、防
          空設施尤其是臺灣總督府的重要建設。依據相
          關學術報告指出,基隆市是全台防空洞密度最

          高的城市、也是迄今仍保留著最多二戰期間防
          空洞的城市。這是個合理的推論。

          基隆港西岸.是二戰末期承受激烈空襲的區域
             基隆港為重要軍事港口,又為日本人居住
          的重點城市,因此為二戰時期受到重點轟炸的
          城市之一。在美軍台灣內部報告 <FORMOSA INTERIM REPORT> 中之圖說,標註出
          基隆港重要軍事設施及日本人居住區域,其範圍包括西岸牛稠港、西岸碼頭、東岸

          碼頭、東岸及和平島的漁港及造船區等。
             基隆全區,在戰爭期間遭受超過五十次的空襲。基隆第一次受到美軍轟炸是在
          1944 年 10 月 12 日,由美軍碉堡山號航空母艦所派出的 7 架 F6F 型艦載機所執行。

          1945 年 6 月 16 日至 6 月 19 日,共計 4 天的「基隆大空襲」,以基隆港為中心,針
          對港口與附屬設施所實行的連續大規模轟炸。
             在臺灣內部報告中,基隆主要攻擊區有7處,其中5處位在西岸,2處位在東岸。
          西岸的 5 個攻擊區主要為碼頭、鐵路與倉庫等港口運作相關的設施。

          依山城而建.基隆防空洞的特色
             在山城海港(95% 是山地)的特殊地理條件下,基隆不同於台灣其他城市多採



     5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