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NTPC-ARTEVENTS-202009
P. 137
Column 專欄文章
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
半地下防空設施或另建掩體,而是沿山挖築用以
避難的山洞,較不會因戰爭而毀壞,或因時代變
遷而改建、消失,使得基隆市現今在防空洞的密
度上,仍是全台第一多。(朱蘭香,2005)
基隆特殊歷史空間資產.防空洞的濫觴
依據基隆市年鑑記載(1970 年)目前基隆市
現有之公私(專)用防空洞防空洞,多為二戰末
期、為因應防空避難需求所開鑿。光復初期因乏
人管理,多已殘破不堪,又因建築年久,部分石
質風化,其抗力與排水通路,都有待加強與改善。
1955 年,前民防司令部及省建設廳曾派員會
同普查。檢查結果,除符合條件能繼續堪用外,
凡獨口或風化過甚不合避難要求者,計有 85 處,
均予暫時封閉,分於洞口設立停用標牌。1956年,
奉省政府補助整建經費,整擴建防空洞 13 處,
新建 2 處。1962 年再次增(整)建防空洞 25 處。
1965 年利用附建避難設備代金整建防空洞 4 處。
防空洞作為防空避難設施,在動員戡亂時期結束之後並無其他積極用途,現今
除少數作為通道使用、私人營業或存放物品使用,其他多架起鐵門、柵欄,荒廢至
今。
啟動西岸防空洞調查研究.盤點評估戰爭遺產保存與再利用機會
2020 年 1 月,基隆市都市發展處辦理「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西岸白
米甕地區防空洞調查研究案,2 月間與航港局辦理防空洞現勘,現場計有 38 處防空
洞,皆座落於國有土地(1 處為港務公司管理、37 處為交通部航港局管理),再查
38 處中有 24 處洞口未封閉、14 處洞口以砌磚封閉無法進入。未來本調研報告將完
成西岸防空洞之測繪、結構安全評估;且針對再利用構想有所提案。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