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2018自動化機械暨智慧製造產業年鑑
P. 40
技術,如國產設備、控制器、機械手臂等關鍵零 制外,亦仰賴與其他企業間的合作關係,藉由
組件為硬體基礎,然後以科專資源投入法人單位 彼此協調、分工與合作,共同創造最佳的生產與
(工研院)長期所累積在智慧機械相關應用領域 營運績效,形成「供應鏈」的關係,意即供應鏈
之研究能量,同時整合產官研的能量,建置出可 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概
符合航太、汽車及自行車相關金屬加工業生產需 念。過去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是假設資料流(Data
求的智慧生產產線,打造出為國家隊的種子示範 Stream)正確無誤,並設定機台加工能力與歷
場域。 史情報一致;但透過人工輸入或人工條碼掃描
的資料流,人為疏失或不誠實操作產生的資料流
一直以來,台灣市場小,大家只能走出去, 會使管理失準,易造成難以追蹤實際問題的關鍵
為了區隔市場各有專精,一千多家業者,習慣了 點,導致企業效率低落,企業主只能透過人工修
在不同標準、規格下生存,因此養出獨門的競 正彌補錯誤的發生或更保守的估計交期與預備材
爭力,只要世界技術一有創新,他們便能跟上客 料數量。因此,雖然國內業者欲整合相關供應鏈
戶,彈性客製、分工又合作,形成一個產業鏈, 體系,但基於可靠度不佳的資料流使經營管理系
分散產能瞬間起落的風險。相對日本、德國沒有 統經常意外頻傳,常造成「計畫趕不上變化」的
聚落,一個廠接下一萬台訂單,增加投資與產能 窘境。
都要百分之百,從上中下游都自己做,成本因此
墊高,因不具彈性,更要承擔百分之百的風險。 三、台灣工業4.0整合應用
而台灣這黃金六十公里的最大競爭力,就在於可
分散產能的聚落優勢。 智慧製造試營運場域-金屬製造4.0整合系統
系統建置透過國產軟硬體設備與工研院
然而在這個產業中,精密機械產品需要不同 VMX系統為基礎,實現模擬分析、虛實整合系
供應商進行機械加工、研磨、熱處理、烤漆等傳 統(CPS)、物聯網、雲端、巨量資料、智慧機
統加工製程,且供應商之間的排程沒有互相整 械手臂系統與資訊可視化技術,建置智慧化混線
合,常造成半成品在各供應商廠房內排隊等待, 驗證平台(圖三),所有生產數據、環境數據、
形成時間、物料、場地的浪費。面臨供應鏈合作 管理層數據均上傳至雲端系統進行管理決策與
的問題,企業必須做好自身的生產管理與內部控 AI、深度學習應用。並為解決中小企業營運管理
數位化之困境,將建構國產化之製造執行系統,
協助中小企業轉型。
整個系統包含(1)營運層軟體系統:以企
業資源管理系統(ERP)為樞紐連結供應鏈管理
系統(SC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與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系統(PLM)。(2)硬體與
製造執行系統:製造執行系統是整個製造系統
資訊流中的樞紐,負責將來自營運管理層的生產
訂單轉換為生產線上各機台的生產指令,同時需
隨時掌握生產進度、設備狀態、與品管數據並隨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