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2017 電子科技產業年鑑
P. 81

科
                                                                                                                          技
                                                                                                                          創
                                                                                                                          新
                                                                                                                          篇




                                                                      分析、人工智慧、物聯網、應用等,提供了超過
                              ?  ???ε???
                                                                      70種雲端服務,亦是目前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雲
                              ?????????                               端服務供應商。

                                                                           有了雲端平台的介入,物聯網設備除了特定
                                                                      裝置的感測能力外,僅需少量的計算能力、通訊
                                                                      能力、儲存空間等需求,所有複雜的運算都由雲
                                                                      端平台完成,也因此得以達到輕量化、省電與低
                                                                      成本的目標。


                                                                      三、物聯網與雲端平台的網路傳輸

                     ????j????                                             Cloud  IoT是一個聚焦於物聯網的新型態網
                                                                      路,由於是屬於整合型的網路,所以其傳輸層
                   料情報運算分析必須仰賴雲端平台強大系統進行                              直接挑戰端對端的使用情境和經驗,同時需考
                   資料優化分析,否則,長時間累積下來,收集到                              慮基於雲端解決方案於整體網路架構的轉換。

                   的資料非常龐大,甚至有許多非結構性的資料,                              針對這些需求和議題,包括提供終端用戶物聯網
                   如圖片、影像等,資料的分析難度將會相當高。                              與M2M產生的特定配置文件(Profile)與其專屬
                   因此,物聯網真的要能大規模應用到生活中,必                              的應用程序、流量控制(QoS議題)、物聯網處
                   須與雲端平台強大的數據儲存與運算能力結合,                              理與管理系統、安全解決方案(Authentication,
                   才有辦法將大數據資料進行整合、分析與處理,                              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虛擬化解決
                   進一步把資料變成有用的情報和知識,並且透過                              方案(Virtual Machine)、網絡功能的虛擬化,
                   雲端平台,提供隨取隨用的物聯網應用服務。                               以及基於轉傳數據等大數據的SDN演算法等
                        目前已有許多雲端服務商提供豐富的雲端服                           等。參考下圖,Cloud  IoT傳輸層的主要任務是
                   務,如Amazon Web Service(AWS)、Google                  提供從感測器(Sensors)和機器(Machines,

                   Cloud Platform(GCP)、Microsoft Azure等,              Vehicles)到連接至雲的最終用戶端的物聯網系
                   皆是相當知名的雲端服務供應商。Microsoft                           統所有通道,這些可能是Direct LTE、NB-IoT、
                   Azure於2010年成立,主要提供大型商物與企業                          LoRa/LPWAN傳輸途徑,因應異質網路架構的
                   客戶「混合雲」相關服務。Google GCP於2011                        需求,可以新增Heterogamous Gateway角色,
                   年成立,提供了較為直覺的介面,讓使用者能夠                              以利解決Mass devices、Mass session產生的瓶
                   快速且更容易上手,此外,Google長期在人工智                           頸。具體而言,涵蓋解決物聯網和雲端環境的研
                   慧領域的耕耘,也讓GCP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                             究有以下議題:物聯網的架構和協議、物聯網雲

                   的服務上,領先其他雲端服務商,尤其是翻譯、                              之解決方案、物聯網的軟體定義網絡(SDN)、
                   圖片辨識、語音功能等服務,Google皆是被公認                           物聯網的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物聯網綠
                   的領導者角色。而Amazon AWS則是於2006年                         色通信(Green, LPWAN)、集中和分佈式物聯
                   創立,其所提供的雲端服務所涵蓋的類型最廣                               網系統、物聯網路由解決方案、物聯網的MAC
                   也最深,在儲存、資料庫、虛擬主機、運算、                               層、M2M通信、安全、基於物聯網和雲解決方




                                                                                                 2017電子科技產業年鑑          79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