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17 產經趨勢總覽
P. 79

2017 產經趨勢總覽                                                                                  兩岸經貿







 坐擁晶圓內需          各地半導體基金層出,在晶圓製造面已建設完善

                 佈局,2017年將投資發展重點預估轉向IC設計。
                     集邦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近1年

 中芯衝刺代工          內中國IC設計公司數量近乎倍增,自2015年的
                 736家增加至的1,362家。金融界股票網也分析,

                 目前中國積體電路產業鏈中,設計部分比例正逐
                 漸取代製造部分的佔比而提高,設計與製造目前

 張汝京創辦中芯國際,從台積電挖走很多人才,壯大自身擴  分別佔比23%、35%。
 廠速度與技術實力,去年更陸續在上海、天津、深圳等地擴  網易引述韓媒報導,中國視此舉為了掌握未
 產,緊跟台積電。        來IT產業領導權,透過發展在半導體產業處高端                          ◆中國雖無法如意收購台廠,但在搶奪人才方面,紫光毫
                                                                   不手軟。如今光透過股權持有,主導長江存儲科技控
                 位置的IC設計,進而與全球半導體企業競爭。報
                                                                   股,並成為中芯第三大股東。             (圖/新華社)
                 導稱,從現今不可或缺的PC、智慧型手機,到
                                                                         中芯國際發展資訊
 隨  著年中IC產業一條龍的國家隊「中國高端  生官司糾紛,最終賠償股權與台積電達成和解。  未來趨勢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等,其核心技術                 北京( 2座,一座全資
                 「系統半導體」都是IC設計公司負責的主業務。
 芯片聯盟」組成,中國欲佈局全面建構半
 坐擁龐大內需市場的中芯國際,其營收增長
                                                                 12吋晶圓廠/產線
                                                                                            一座控股)
                                                                                      上海、深圳、江蘇
 導體生態圈之雄心顯出。半導體王牌中芯國際領  率數據已居全球晶圓代工廠之首,且後勢持續看  若要做大IC設計板塊,出現一家如中芯國際
                                                                 8吋晶圓廠/產線             上海、天津、深圳、
 頭衝刺晶圓代工,並瞄準台積電舊將,欲在摩爾  好。但技術方面則為其心結所在,與台積電、三  的代表企業,中國IC設計公司勢必將經過一番內                 義大利(控股)
 定律失靈之時拉近與台積電的技術差距。此外,  星等業界領先者存在差距。   部競爭整併,才能達到人才技術與資源的集中。     2016 Q3營收(億美元)               7.75
                                                                 2016 Q3營收年增率                36%
 製造端投入資本已足,中國半導體明年展望IC設  2016年12月21日,中芯國際公告,前台積電  拓墣分析,如此可避免一定程度的惡性競爭,也  2016 Q3獲利(億美元)       1.14
 計,對內整併看誰是生存者。  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將擔任其獨立董事,雖未掌經  能節省晶圓廠為IC設計公司進行多專案晶圓服務    2016 Q3獲利年增率                37.4%
                                                                資料來源:本報資訊                       整理:楊日興
 日後中國半導體產業若崛起,中芯國際肯定  營實權、台積電也表示董事長張忠謀早已知情,  (MPW)的成本。
 是身居首功。去年下半年,中芯國際陸續在上  但在事件前後分別有傳出前台積電重臣蔡力行、  中國半導體產業舞台當然少不了出手大動作   同時,在2016年12月初舉辦的「2016兩岸新

 海、天津、深圳等地宣告擴產計劃,上海12吋晶  梁孟松將赴中協助半導體發展之傳言,顯示出大  的紫光集團。雖然2016年欲入股台灣半導體封測  經濟論壇」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宣布,將
 圓廠預計2018年14奈米生產線投產,廠房製程涵  陸半導體廠將技術面突破的解答放在台灣身上。  大廠力成、南茂受挫,但和武漢新芯合體,共同  發起規模500億人民幣的兩岸科技產業基金和100

 括10、7奈米,俯視大陸緊跟台積電;天津廠在  儘管在技術製成、甚至同奈米下的效率尚落  建立長江存儲公司創造中國半導體業新格局。   億人民幣的兩岸青年創業基金,再度對台灣遞出
 擴充產能後,則有望成為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的8  後於台積電、三星等龍頭企業,但在摩爾定律已                   橄欖枝。
                     搶人才不手軟‧取得台灣技術
 吋晶圓生產線。  出現瓶頸、現今產品規格需求反落後晶圓製程發                                     對內方面,除了攜手武漢新芯之外,紫光
 展速度的情況下,無疑使中芯國際有了緊追超越  雖無法如意收購台廠,但在搶奪人才方面紫                     在Q4不斷增持中芯國際股份,已成為繼大唐電
 中芯晶圓代工‧已是全球之首
 的最好天時,更加上中國市場的地利、政府扶植  光毫不手軟。2015年,紫光邀得前華亞科董事長                 信、大基金之外的第3大股東。2016年12月22
 中芯國際由台灣前半導體大廠世大積體電路  的人和,2017年中芯國際或帶領陸半導體企業在  兼南亞科總經理高啟全操刀,利用人脈與關係引  日,紫光出資197億人民幣獲得長江存儲科技控

 創辦人張汝京於2000年創立,總部位於上海。創  國際上有所斬獲。   導數名華亞科、南亞科主管及員工投向紫光,在      股的51.04%股權,即將從與武漢新芯的雙頭馬
 立之初從台積電引入眾多人才,壯大自身擴廠速  此外,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  入股台科技廠不成的情況下成功利用另種渠道取  車模式走向紫光主導,再度彰顯中國半導體產業
 度與技術實力,後因涉及商業機密,與台積電產  基金)對晶圓廠的建置投資不少份額,同時中國  得台灣技術與經驗。        整併再扶植的大趨勢。                 (文/楊日興)





 76                                                                                                          77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