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culture106-2
P. 21
重新思考「我們」的共存現實 2/
美國霸權因冷戰而確立,進一步成為恐
怖主義形成的條件。美國以自衛為名發動的全
球反恐戰爭,更強化了非此即彼的戰爭意識形
態。數不清的暴力事件以各種方式延續,在全
球與地方相互循環與流竄。作為二戰和威權統
治的倖存者及其後代,應如何將集體的歷史創
傷事件與個體經驗結合?對抗遺忘,並讓記憶
具有能動力,讓曾經被壓迫而噤聲失語的受難
者得到平反,奪回話語權,同時不讓「紀念」
的儀式,將創傷結構及形成條件的問題擱置?
進而將自身置於全球的脈絡之中,思考如何面
對與回應他者創傷及層出不窮的暴力事件,重
新思考「我們」的共存現實,不讓漠視和偏見,
進一步強化暴力與創傷的結構?
喚起承擔他人苦痛的社會責任 3/
「傷口」在此揭示的是脆弱性如何反應人
類彼此的共存現實與需求,並喚起承擔他人苦
痛的社會責任,再次思考「我」如何在變動的
「時─空間」與差異的「個體─集體」之間,
層層疊套,成為「我們」。《羅莎的傷口》企 1/基瑞達蕾娜作品《無題》。
圖以藝術之名,反覆琢磨無法被看清與不可能 2/黎光頂作品《光與信仰》。
3/陳界仁作品《推移者》。
被說透的歷史與經歷,以回音捕捉邊界,以想
像提供路徑,並重探藝術的道德責任及美學的
倫理。以近乎倫理學的方式回應,喚起美學感
同與見證的能力,並用新的知識生產,將創傷
事件置入歷史結構之中。羅莎的傷,成為穿越
羅莎的傷口
個體聯繫彼此的裂口,讓我們從個人主義式的
時間│2/18 ~ 4 /9,週二至週日 10:00 ~ 18:00
身體,過渡為社會性以及歷史性的身體,乘載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著彼此以及歷史的傷痛,進而以記憶作為一種 票價│50 元
抵抗的政治,嘗試超越事件的偶然性,以歷史 電話│02-2552-3721
的宏觀角度,探討暴力如何以不同面貌延續, 官網│www.mocataipei.org.tw
並將創傷解構,以美學昇華。
Feb. 2017︱文化快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