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文化快遞》107年9月號220期
P. 12

1/

文、圖/台灣電力公司                    2/

在臺灣電業發展的 130 年間,電力驅動著         藉由這 4 個重要電力場域的珍貴文物與資料,
        整個臺灣的都市及產業發展,從早期蒸     看見臺灣生活的城市背後,各種電力基礎建設
汽燃煤發電機到川流式水力發電廠的出現,臺          與技術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灣西部的農業與工商業因電力的供給而蓬勃起
飛。                                  為 供 電 而 興 建 的 電 廠, 因 建 造 的 年 代 而
                              具有特殊的意義,如日治時期建立的「竹仔門
      乘載著臺灣電業百年文化資產價值,台灣      電廠」即具有獨特時代精神與立面設計,為現
電力公司以「電力大地─台電文化資產保存特          今臺灣保存最完整之第一代川流式水力電廠,
展」為題,透過 4 大主題「竹仔門電廠」、         歷經百年歲月,其建築及發電設備等,極具歷
「舊東西輸電線路」、「濁水溪流域水力發電          史、文化與藝術保存價值;「舊東西輸電線路」
系統」與「大甲溪流域水力發電系統」展現台          是台電公司成立後興建的第一條輸電線路,也
電文資保存的階段性成果,重新梳理台電文資          是第一條跨越中央山脈的高海拔冰雪區的輸電
史料、工程技術建設與自然環境所構成的文史          線路;「大甲溪流域水力發電系統」位居臺灣
地景,形塑寫實的場景體驗,引領民眾身歷複          水力資源蘊藏量最豐富的河川,根據日治末期
雜錯綜的供電網絡,了解臺灣生活與產業的進          的調查,其蘊藏的水力資源若能開發完畢,發
化之旅。                          電量將超過當時臺灣水力發電最大的日月潭發
                              電所,大甲溪水力發電工程的興建,可說是日
4 大主題展現台電文化資產的價值              治末期臺灣最重大的基礎建設之一;「濁水溪
                              水力發電系統」為 1930 年代臺灣最大的水力
      現有已登錄古蹟 7 處及歷史建築 10 處的  發電工程計畫,是當時臺灣總督府規畫臺灣工
台灣電力公司,長年辦理各項保存及修復工           業化的重要基礎,該計畫從 1919 年動工,15
作,透過 4 大電力場域主題,進行文化資產         年間歷經數度興工、停工與復工的困難,直
之清查徵集、口述訪談及圖書撰寫等計畫,並          到 1934 年完工。此後台電公司為確保日月潭

12 文化快遞 Sep. 2018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