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NTPC-ARTEVENTS-201812
P. 29
力課程,讓人們認識落腳居住的地方,跟 第二階段 營造好的生活
土地產生鏈結,從內心深處認同土地,認 什麼是好的生活?就是要吃得很健康、
同居所,認同一起工作、生活的周邊,進 住得很安全。
而讓新故鄉變成心故鄉。 因為希望能吃得健康,人們開始留意食
所以「社區營造」可說是「造人」的工作。 用當季當令食材的重要,剛好又與當時社
所謂的「造人」,不是要改變既有的觀 會所關注的「縮短食物里程」跟「當季當令
念,而是建立新概念,教人們去思考如何 食材」相扣合,因之「社區營造」的每個階
在居住地開啟新生活,從此一角度切入, 段皆與當時的生活價值觀。在那個時期新北
慢慢延伸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時為臺北縣)相當重視「生態」,所謂
而其首要條件就是─要知道自己有什麼問 「生態」,其實就是「生活系統」,要跟生
題,自己所在的位置有什麼問題。 活要能夠對話,要尊重自然,在踏查時不再
如此自發性的思考、思辨,從以前到現 只著重社區有什麼頭人、廟宇、老樹,反而
在,人們未曾被教導過,向來被灌輸的只 更在意老樹、廟宇在此地多久了?在生活裡
有服從,對為數眾多的勞工朋友而言更是 扮演何種角色?是信仰?是膜拜?還是彼此
如此,他們沒有時間去思考,為了過好的 間可以交流?接著再認識老樹、廟宇後面的
生活,只習慣接收不同的資訊、資源、計 價值,甚至交誼行為後面的價值,如此探索
畫。因此要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回 便與生活有所連結。
到每個人的心裡探問:自己希望擁有什麼 而因為想要住得很安全,人們也開始關
樣的好所在?要如何打造自己、乃至孩子 心住家和周邊環境的關係。新北(當時為臺
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的地方?漸次發展之 北縣)和臺灣其他縣市一樣,經過無數次城
下,社區營造進入第二階段(民國 95、96 市化過程,不斷開發,也不斷湧入很多人,
年開始):「營造一個好的生活」。 許多的地景地貌因之改變,一棟一棟的高樓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