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NTPC-ARTEVENTS-201812
P. 33
金色水岸 登陸 地標的彩繪。這座由馬偕所設計、淡水在
對大多數造訪淡水的人來說,最方便也 地最有名的泥水匠洪泉師所蓋的臺灣北部
最推薦的交通方式,就是搭捷運。在捷運 第一所西醫院,曾為昔日淡水人診治各種
站外一個斑馬線的距離,有個「UBike 捷 病痛。偕醫館雖早已不為民眾看診,進而
運淡水站」,我的「馬偕博士之旅」就從 轉型為紀念館,現由教會進駐,並於假日
租借一輛「UBike」開始。騎著它暢遊金色 開放,同時安排駐館志工為蒞臨參訪的朋
水岸,感受著左手邊淡水河帶來了微微海 友解說當年馬偕為淡水居民看診的狀況。
風,右手邊則有絡繹不絕的遊客為老街帶 當其時,此醫館更創立了全臺第一個就診
來熱鬧,置身其中,是很美的一種光景。 建檔,因此在 1878 年發現第一宗肺蛭蟲
騎乘約莫 10 分鐘後,來到對淡水有著 寄生人體內的病例確診,對醫療紀錄頗有
卓越貢獻、身兼傳教士和醫師的馬偕當年 貢獻。
上岸的地方,淡水區公所在此設置了馬偕 坐落在滬尾偕醫館旁,是「淡水禮拜
銅像與他當初乘坐的海龍號意象小船,二 堂」,他在這裡宣導他的信仰,百餘年後,
者之間有著詳細的說明,細讀其文,感受 雖歷經了數次整修,氣派的紅色建築依舊
信仰從海的那方遠道而來,停下來,喝個 延續著馬偕醫生的傳教信仰。
涼,補充水分,再跟著馬偕上岸後的行腳
一路往更高的地方騎去。 淡水街長故居 藝文進駐
離開淡水禮拜堂往前一小段路,一整牆
信仰、醫學 著根 的彩繪伴著行者到白色天橋處,從天橋可
騎往偕醫館的路上,經過馬偕的頭像, 以眺見八里臺北港,也可以欣賞到淡水赫
彷彿 146 年後的今天,他仍守護著這個小 赫有名的夕照。
鎮。在馬偕頭像的左邊,順著小徑就能抵 過了天橋,日據時期淡水街長多田榮
達「滬尾偕醫館」,淺藍的木質大門帶出 吉的故居便坐落於此,和馬偕先生一樣,
醫館的歲月質感,醫館內牆上則有淡水各 多田榮吉對淡水的交通與教育有著不少貢
31